稻殼制作基質
稻殼的主要成分因品種、產地、加工方法不同而有較大差異,一般其含水量為12%左右,含碳36%,含氮0.48%,含磷0.32%,含鉀0.27%,稻殼與稻草的含量組成情況大致相似,但稻殼的硅酸含量比稻草要高得多。稻殼的碳氮比高達75.6%,是難于發酵的有機物料之一,其發酵難度很高,一般發酵助劑很難將其“制服”。因此,稻殼發酵應先采用尿素“氨化”處理,或用家畜糞尿混用進行氨化處理,才能獲得較理想的發酵效應。具體操作如下:
1、準備物料稻殼一噸,尿素4kg,米糠10kg。
2、調整水分測定稻殼含水量,然后以發酵所需含水量60%為基準,每噸物料加500kg水(浸泡)后,堆積放置24小時以上。
3、氨化處理堆積放置24小時后,稻殼含水量達60~65%時,再把4kg尿素兌50kg水,制成尿素水,均勻地灑在稻殼堆上。
4、拌料加菌“氨化”處理完畢后,經過12小時,將2kg微生物發酵助劑混拌在10kg米糠中,予以“稀釋”,再均勻地撒在稻殼上正式堆積,其堆積高度不超過2m,占地面積也不超過50m2為好。
5、加蓋翻倒堆積完畢后立即蓋上覆蓋物,做到保溫、保濕。注意:稻殼堆積發酵,一定要把好“保溫”、“保濕”、“通氣”三道關,一般在20~25天可完成發酵,發酵累計溫度為1000~1200℃。開始發酵第一周的關鍵技術是溫度控制與管理,特別是提溫和保濕最為重要。當發酵溫度達到65~70℃,并持續36小時后,可進行第一次翻堆,此后,直到發酵全部完成,這段時間的管理“核心”是在“保溫”的前提下做好“通氣”、“保濕”管理。
除上述尿素氨化預處理外,還可用200kg家畜糞尿兌入一定量的水中,并與一噸稻殼均勻混拌堆積,其他操作同上。這是一種替代辦法。